在燃燒器行業,現在提到“華之邦”,許多人都會點贊道:“這幾年發展坐上火箭了”、“NOx排放低得也是沒誰了”、“老外算是遇到對手了”……
燃燒器是鍋爐的輔機,同樣屬于傳統行業,在國內發展已經有30余年的時間。而在八年前,“華之邦”還僅僅是陳寶明正籌劃創立新公司的名稱。
宿命,水到渠成
工業自動化、流體力學、清潔燃燒學,陳寶明的無心插柳,成就了他在燃燒器行業發光發熱的宿命起源。在攻讀上海理工大學熱能工程(清潔燃燒方向)博士學位期間,陳寶明就開啟了創業模式。創業前,從上市公司到民營企業,他把燃燒器行業的各個重要崗位都從事了一遍,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質量管理、到市場開拓等工作都有了深刻的了解與體會。當時國內的燃燒器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質量、性能較國外的產品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國的燃燒器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盤據。如何才能開創出真正的民族燃燒器品牌?陳寶明決心要解開這個難題。
陳寶明有一個志向遠大而又樸實的追求:在某一個范圍內,在某個領域,在某個時間段,人家提到某個產品,就會想到這是陳寶明做的。他認為創業不是買一樣貨品、開一個小店這種“生意”,真正的創業應該有一個獨到的想法或者一個有創造性、開拓性的技術,并且讓“它”在應用領域實現價值。
2010年底機遇來了,國家相關部門公布了即將于2011年實施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了嚴格控制鍋爐氮氧化物排放的相關要求。對治霾技術有專業知識與獨到見解的陳寶明籌措資金開啟創業模式,那一年他32歲,上海華之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0歲。
自信,華麗登場
“華之邦”創業初期條件堅苦,陳寶明只能劃著獨木舟,憑著堅實的專業技術、敏銳的市場嗅覺、能吃苦、敢開創的毅力與決心奮勇前行。
“華之邦”主要經營超低排放的燃燒設備,創業初期,由于是新的技術,要打開市場,并且被接受與認可是相當困難的。當時市場上基本被后脫硝技術占領,所謂“后脫硝”就是目前市場上通用的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處理方式。氮氧化物,俗稱“硝”,排放到空氣中以后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聚集成小顆粒,顆粒的直徑小于2.5微米的叫PM2.5,小于10微米的叫PM10,后脫硝就是在硝產生后,通過氨水和尿素還原成氮氣。而華之邦的新技術“前脫硝產品”則是在硝產生之前把氮氧化物降到最底,相對于后脫硝的先污染后治理,前脫硝在源頭上的控制就更有實用性、科學性,但如此先進又優越的新產品要如何打開市場一鳴驚人呢?
2013年當接觸到中石油吉林油田熱電廠6臺220噸鍋爐脫硝改造項目時,機會終于來臨。出于對自己產品的絕對自信,陳寶明采用了一種非常規的營銷手段,就是“產品試用”。在保證把氮氧化物濃度控制在100毫克以內的施工標準上,客戶先行體驗,如果做不到,不但分文不取,拆裝還原,而且還會反過來賠償客戶停產損失。
經過一個月研發、個性定制,用了半年的努力,終于到了驗收成果的一刻。中石油委托當地環保局檢測,原始設備嚴重超標的氮氧化物濃度近300毫克,而華之邦改造后的新產品,氮氧化物排放量僅有17毫克。這個結果差一點讓驗收人員以為是檢測設備故障,動用幾臺設備反復測試了多次結果都一樣,華之邦用一個絕對難以想象的驗收結果,完成了一次華麗演出。“華之邦”品牌就此在業界打響。
逐夢,柳暗花明
創業路上荊棘叢生,最致命的永遠是資金問題。因為公司的“產品試用”營銷方式,在承接業務時,往往需要大量墊資。在2013年承接了中石油的項目后,公司陸續墊資200多萬元,其中包括80多萬元的外借款。像中石油這種大型企業,并不是工程完工交付后馬上就會付款,而是要經過漫長的工程驗收環節。屋漏偏逢連夜雨,由于中央反腐風暴的掀起,中石油的工程款審批支付的流程“無限期”延長。“華之邦”的資金鏈發生了斷裂,員工的工資都要發不出了。直至2013年6月份,房租到期,又遇上了光大銀行股票“烏龍指”事件,“華之邦”向光大銀行借貸200萬元貸款也沒有批下來。
在四面楚歌,山窮水盡的時候。陳寶明試探著向一家大學生基金會求援,基金會旗下的投資公司也及時伸出援手,在要求“華之邦”降低估值的條件下,以600萬元資金入股,占比21%的公司股份。陳寶明反復考慮后還是接受了,但同時也提出了“先投資后走流程”的要求,很快資金到位,“華之邦”走出困境。而投資公司在這次的投資中獲利頗豐,在“華之邦”的600萬元股份,僅僅兩年內就增長到上億元的市值。
新環保法施行后,全國各地大氣污染物治理的政策不斷加碼,2015年北京市出臺了《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11/139-2015),并頒發了《北京市燃氣(油)鍋爐低氮改造以獎代補資金管理辦法》,緊跟著天津、上海、鄭州、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地也相繼出臺了燃氣鍋爐超低排放標準和財政以獎代補管理辦法。該項政策意在鼓勵工業燃氣鍋爐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改善大氣質量。各項利好中,“華之邦”抓住機會,憑借核心的技術優勢,產品及服務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如在原來國外品牌占據95%以上的北京,華之邦也“奪”來了四分之一,2017年公司的銷售合同突破了3億元。品牌豎立了、市場起來了,陳寶明深知,公司要繼續保持高速、健康發展,吸納一批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人才至關重要。憑借著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股權激勵等“大禮”,這一時期,一批環保、熱能、財務等行業的高管加入,為華之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138項燃燒器相關專利、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兩項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承接了“工業鍋爐高效燃燒與超低排放技術應用及示范”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燃氣鍋爐能效檢測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究”的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參與制定了兩項燃燒器行業標準、獲國際工業博覽會銀獎、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機械工業燃氣超低排放重點實驗室、燃氣燃燒器超低氮燃燒技術被鑒定為國際先進、工業鍋爐配套用超低NOx(30mg/Nm3)排放燃氣燃燒器試制及試運行(大張江)、超潔凈脫硫除塵協同治理高效節能一體化設備首臺突破……每一項榮譽的背后有的是創業者的篳路藍縷,有的是圓夢的堅持。華之邦的路還很長,但正如華之邦人所說:低氮減排,用民族品牌燃燒器還祖國一片藍天,我們一直在路上。